





前几天来了一部叫 M1000 的成册扫描仪,它估计是搞机评测室史上,除电视之外体型最大的评测设备了。设备的三维超过了常规的地板砖(56*58.5*57.5 cm),重量和桶装水相近(19 公斤)。
设备的目的客户是小型机构、文印室、图书馆等预算和人手都不多的组织,为的是占上高速和低速扫描仪之间的坑(后者虽然便宜但费时费力,而前者虽然省心但却贵出天际……)。
“暴力”的理学参数,为的是提高设备的扫描速度,其官方宣叫作的扫描速度能够去到60-80页/分钟,而它的实质表现到底怎样呢?此刻就让咱们瞧瞧吧。
原理
M1000 针对的是装订成册的纸质资料,如企业财务票据、档案、古籍经书等。设备采用的是摄像头影像+软件处理的方式,这般就省去了资料翻转和拆装订的过程,在成本和速度上会更有优良。
M1000 其实便是由摄像头+补光灯+书籍托架构成,硬件门槛不高,它的技术门槛几乎都在软件端了。设备需协同PC客户端运用,其硬件负责拍照,PC客户端负责将照片处理成电子文档。
它的扫描原理和手机上的全能扫描王等app类似。照片采集后,经过页面弯曲还原,去除手指和杂物,背景纯化和裁边等软件处理后,就能够得到电子版扫描文件了。
参数与外观
设备由2个500万像素摄像头、补光灯、可调节底座和支架构成。两个摄像头的CMOS面积都为1/2.5英寸,分辨率为2595*1944,支持自动对焦。
PC客户端输出格式为jpg、PDF、tiff,扫描速度为0.3 秒/双页(折合每页0.15秒)。
设备的“长脖子”支架可在运输的时候拆下,组装好后便是这个造型。
工作状态下能够升起托架。
支架做得比较粗犷,侧面是伸缩支架的固定孔。
支架右侧是伸缩固定按钮,按下后可伸缩,松开即锁定。正面的银色部分刻有A4/B5等纸号的标线,在扫描纸质资料时,要按照资料大小调节支架高度。
支架顶部是摄像头模块,顶部是参数铭牌。
摄像头模块能够在必定幅度内上下转动。
摄像头在模块两边成方向安置。
正中间是由于6颗 LED构成的补光灯,有两级亮度调节。
摄像头上的巨大红圈是手动调教环。
托架尺寸为56*58.5cm,体型巨大,能够让A3纸稳妥地展开。
托架上覆盖有一层厚厚的软垫。
正常的B5体积的书放上去还小了一圈。
托架由两块能够上下移动的托板构成,托板移动时会有“卡塔卡塔”的卡位身。
托板底架左下角是红色字体的制品名叫作。
这次评测的是PRO版,有个高逼格的金属贴牌。
托板底架前端正中间和右上角各有一个红色的指示灯,前者为拍照指示灯,后者为电源指示灯。
托板底架是金属铭牌,上面是制品标语和厂家名字。
19公斤体重的奥密,重点源于这厚得夸张的金属用料。
托盘能够往上翻开。
托盘下是卡位用的凹槽。
供给5级位置调节。
设备背面集中了所有的接口和开关。
左侧是电源开关,右侧是两级亮度补光灯开关。
从左到右分别是电源、数据线、快门按键接口。
设备的快门按钮被做成独立的快门板,上面是两个功能同样的快门键,按下后两个摄像头会同期拍照,暂时没法独立掌控某一摄像头。
快门板背面是防滑用的软塑料垫。
快门板带有磁性,能够用各样区别的体位吸附在设备托盘上。
快门板的4-pin接口比较少见。
数据线接口是和打印机同样的梯形接口。
9V/2A的电源体型不大,极限功耗18W。
接好线后就能够工作了。
软件运用
设备需要连接电脑运用,而官方供给了软件光盘,里面的放有驱动和名为BookChanger的客户端。除了软件和驱动外,官方还供给了了超级仔细的指点视频和flash。
安装过程基本便是狂点下一步。
独一特殊的是,客户端是要输入随机附带的序列号的。
软件界面和图像处理软件相近,左边是拍摄的照片,正中间是效果预览,顶部和右侧是手动处理扫描文件的工具。
扫描时要切换到视频预览模式,这儿能够看到摄像头的实时影像。不外软件默认的帧率仅有20帧(是为了降低对低性能电脑的处理压力?),因此画面看起来会有“跳帧”感。
右侧栏顶部能够表示实时的清晰度以及照片处理进度。设备支持自动对焦,不外对焦速度较慢(20-30秒上下)。右侧栏下面是照片储存位置,以及“去手指、展品操作、倾斜纠正”等功能的开关,以及黑白和彩色扫描的切换开关。
之后要做的便是:按快门-翻页-按快门-翻页…扫描完需要扫描的文件后会进入处理界面。
左侧栏的批量预览窗口,能够切换成原图和处理模式。软件供给多选、插进、删除等快捷按键,能够快速处理扫描文件或进行补拍,用起来比较顺手。
全部界面的顶栏都是手动处理工具栏,左侧是曲线掌控选项,能够手动添加测绘项和识别线以修改处理效果。
顶栏右侧是倾斜、裁边、翻转等处理工具。
软件预设的自动处理已然能够处理大部分的彩色和黑白扫描对象,因此手动工具的运用率并不高。另一值得一提的是,软件暂无重置按钮,调错手动参数后可能会显现不晓得怎么调回来的问题……
效果测试
设备预设的清晰度是150 DPI,况且进行了30%的压缩。倘若需要更高精度,能够手动调高参数。而最后拍下的原图体积会按照扫描内容的繁杂度而在160-300kb 上下徘徊。而处理后的彩图和黑白图,亦会按照内容繁杂度而在400k-1.5m上下徘徊。
扫描的每一张照片原图都会自动保存,上面是摄像头输出的照片,由于现场光照环境较差,因此打开了补光灯。扫描对象是B5体积的《任正非传》。
原图放大到100%后截图如上,能够看出500万像素摄像头应付B5页面的扫描工作,还是有非常多像素余量的。
经过软件自动处理输出的文件就变成上图了,边框和手指都被处理掉了。
相近位置的100%截图,文字边缘经过了锐化等处理,效果比较锐利。
重视左图右上角,这是书打开后正中间的弯曲位置;而右侧是经算法处理后的文字,弯曲部位已然得到了修正。当然,倘若要保准效果,最好还是选好书打开的方向,避免部分文字被遮住(尤其是字典或账本等特厚的资料,它们文字被遮挡的机会更大)。
彩色扫描用的是一本A4尺寸的地产杂志,刚好用到了支架的极限高度。
放到100%细看,可能是由于现场光照不足,摄像头的ISO偏高,不外细节还算能够,毕竟这已然是极限扫描尺寸了。
打开补光灯后,图像清晰度马上高了一个层次,乃至能够看清楚光晕映出的纸面细节。不外由于方向没调好而反光了…
实质运用能够经过改变托架方向避开补光灯的反光。不外实测最方便的办法,还是打开办公室的灯,光线会更加均匀柔和。
花招作死
为发扬花招作死的优良传统,咱们特意用了错误的办法,并找了有些不会用扫描仪处理的资料…
扫描故意横放并放歪的视频稿(A4纸)。切边功能居然还能正常工作,不外倾斜纠正貌似就没法发挥功效了。
扫描电子制品的屏幕。由于补光灯引起摄像头对 iPad 两侧的测光显现偏差,左侧揭发正常,右侧显现了显著的过曝。不外细节表现不错,在反光处还能看清屏幕上的划痕。
顺丰的快递袋,细节表现优秀,不外照片边缘有显著的照片处理痕迹,可能是算法处理引起的。
倘若扫描资料不是反光材质,即便不调方向亦能有不错的扫描效果。
加上一只手之后,效果就有点像传统的拆装式扫描仪了。
戳照片右上角的放大镜可查看gif动图
最后还尝试了以最快速度扫描B5体积的《任正非传》,尝试了三次。在一分钟里分别扫描了56、54和58页,勉强接近官方宣传的60-80页/分钟。
传统扫描仪扫描过程(戳照片右上角的放大镜可查看gif动图)
实质一分钟分别按下了27、26、29次快门(一次扫描两页)。非常显著,速度瓶颈已然不是设备,而是人手翻页的速度了囧rz。不外即使这般亦比传统的扫描要爽多了。
不外这亦让咱们更期待自动翻页功能的早点诞生了。另一传说中官方准备推出wifi传输和OCR(文字识别)功能,以及手机客户端。这般就能够剩下数据线并脱离电脑了。
总结
M1000 的最大的优点自然是免拆装以及扫描速度。不外由于无盖板,因此在彩色扫描的效果会受到环境光照和补光灯的影响。
至于售价,这始终是办公设备个人化的最大瓶颈。而M1000的售价亦不低,普通版为4880,测评中的PRO版售价更加是去到了12800(重点差异在软件端功能数目上)。
这价格对个人用户来讲自然是难以接受的,不外M1000的竞争对手是下面这些“暴利薄销”的价格怪兽……
而测评过后最大的个人感想是,M1000买的其实是算法,硬件更像是个陪衬。倘若做成手机 app,个人用户就能够省下买硬件的钱了。但思虑到国人貌似无买付费app的习惯,厂家真的会做app么,做出来之后app的售价又会是多少呢……